深圳九大基础科学设施全球开放 播资讯


(相关资料图)

据大公报报导,深圳光明科学城科研设备在出入境方面或将探索分类分级管理,经认定的科研设备有望更便利通关。内地首部科学城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前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并拟于6月1日起实施。《条例》提出系列创新制度安排,包括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市场化运营面向国内外各类创新主体开放共享、推进科学数据共享、探索开展跨境数据流动分类监管等。在27日举行的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上,光明科学城九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全球发出共享邀约。\大公报记者 李望贤深圳报导

光明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其中2所大学校区或过渡校区已正式启用,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所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研平台加快推进。

科研设备可便利通关

据悉,《条例》围绕光明科学城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国土规划和用地管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重要领域,提出系列创新制度安排。就科研要素流动方面,要求推动开展自用科研物资、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进出境分类分级监管,对经认定的用于科研教学、校准检测、比对实验的仪器、设备、低风险用品等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进出境通关便利政策,提高通关效率。

《条例》要求由深圳市政府统筹管理基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的科学数据,在确保国家安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推进科学数据共享,支持光明科学城在国家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探索开展跨境数据流动分类监管。

27日举行的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上,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宣布入驻并将于今年投入使用,同时,九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全球发出开放共享邀约。据悉,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条例》除了明确深圳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光明科学城开发运营企业承担光明科学城范围内创新载体和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建设、运营、成果转化服务等相关工作,还明确支持开发运营企业通过市场化运营,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国内外各类创新主体开放共享。

出席论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表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能够提供大型的复杂系统的研究条件,已经成为推动现代科技发展的重器,不仅在基础研究当中发挥策源地作用,也是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力提升的强大动力,更可以作为国际合作的很好平台。

关键词:

为你推荐

新股
市场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东证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